汽車制造業競爭的日益激烈,迫使汽車制造商不斷向市場推出新款車型,新車型除了突出質量好、價格低、樣式新、功能全等特點之外,主要的競爭都集中在汽車行駛的經濟性上。在過去的20年中汽車制造廠商一直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,實驗證明,應用新材料,使用輕型材料實現汽車車身的輕量化,改善汽車行駛經濟性是行之有效的。通過降低整車質量可使汽車的很多性能得到改善和調高。研究表明,當整車質量降低10%時,燃油經濟性提高3.8%,加速時間降低8%,CO排放減少4.5%,剎車距離減少5%,輪胎壽命提高7%,轉向力減少6%,可見汽車輕量化的重要性。汽車輕量化的重要潛力是在車身的制造中大量使用輕金屬和非金屬,例如鋁、鋁合金、鎂合金以及強化塑料凳板料之間的應用。迄今為止, 電阻點焊是連接鋼板車身結構的主要方法,不僅有利于大批量生產,而且質量也牢固可靠;但是對于黑色金屬與有色金屬的連接,大部分有色金屬(如薄鋁板)之間的連接,金屬與非金屬的連接,非金屬之間的連接,以及可焊性差的、預先涂漆或有鍍層的黑色金屬之間的連接,點焊就很困難或無能為力了,故提出采用鉚接技術連接車身的內外覆蓋件而替代點焊,自動鉚接技術應運而生。
自動鉚接是一種用于連接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板材的冷連接技術。其原理是使用特質鉚釘通過液壓缸或伺服電動機提供動力,直接壓入待鉚接板材,待鉚接板材在鉚釘的壓力作用下和鉚釘發生塑性變形,成形后充盈于鉚模之中,從而形成穩定連接的一種全新板材連接技術。鉚鼻首先壓住被鉚接板材,鉚釘被鉚桿試壓嵌入,穿透上層板材,并擴張進入下一層板材,而后鉚釘與板材一起擴張,充滿鉚模,鉚釘腿部向四周翻開形成“紐扣”,從而完成上下板材牢固的連接。